本報記者 張原
養老事業關乎民生福祉,是“十四五”規劃的重點工作之一。民革天津市委會持續用力,為推進天津養老事業發展建良言獻良策,得到市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民革天津市委會副主委劉凱華告訴記者,自2020年開始,民革天津市委會先后接受中共天津市委委托的“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和《天津市促進養老服務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專項監督任務,通過發揮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職能,為天津“老有所養”貢獻民革智慧。
民革天津市委會領導班子高度重視民主監督工作,市委會專職領導牽頭成立專項監督組,按照“高站位、小切口、具體化”要求,選定“家庭醫生在養老服務中的作用”“‘嵌入式’養老服務”作為切入點,制定監督方案,通過開展座談、實地走訪、現場蹲點、跟蹤取樣、網絡問卷等形式豐富的監督調研活動,以“云會議”、明察暗訪、個別訪談等形式廣泛接觸一線群眾,獲取了大量一手資料,隨后組織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會組織等“民革智庫”力量深入分析論證,及時向相關單位反饋監督調研成果。
連續兩年的專項民主監督工作既推動了對口監督的行政區積極落實整改,又形成了重要調研成果轉化為直報件和政協全會提案,成效顯著。這不僅得益于科學調查深入研究,也得益于民革天津市委會堅持科學監督分類施策。
對于區級層面問題,民革天津市委會向和平區發出了《關于對和平區落實〈天津市促進養老服務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推進落實情況專項民主監督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相關建議的函》,提出了日間照料中心的監管機制不健全及養老從業人員專業素養有待提高兩個問題。區民政局、衛健委根據意見建議提出相應整改措施并逐步落實,起草出臺《和平區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監管細則》,進一步加強了監管,并與高校共同建立健全養老人才培訓體系,面向養老從業人員開展專業培訓。
對于居家養老護理補貼發放方式制約消費、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醫養資源結合不夠、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存在供需布局錯位等共性問題,民革天津市委會形成調研成果——《要盡快完善居家養老服務的建議》,成功轉化為報送中共天津市委的直報件《我市居家養老服務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與建議》,并以集體提案方式提交市政協十四屆五次會議。提案從進一步完善居家養老嵌入式服務網絡、大力推進社區醫養資源結合、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助力養老服務發展三個方面提出了多項建議。
“民主監督工作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實效性、綜合性,要求民主黨派要有更高的‘功力’。”在劉凱華看來,正是在民主監督實踐過程中,黨派成員的履職能力在不斷提升。
在連續兩年“養老”課題的專項監督工作中,民革天津市委會以這一事關民生根本的養老課題為主線,堅持不斷探索豐富民主監督調研方式,努力把監督工作做實做準,切實推進了一系列問題的整改和解決,進一步助力了全市養老政策落實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