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 劉文平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源安全關乎國家安全。但目前種企普遍面臨資金短缺、融資難的困境,成為制約種業發展的關鍵。
一、天津種業發展現狀
1.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種業發展勢頭良好。政府出臺多項政策舉措,財政支持力度加大,成功舉辦種業振興大會,建立種業項目儲備庫,為種業發展提供有力政策支持。
2. 企業經營發展質效提升,總體實力有待提高。種企規模、結構和育繁推一體化水平顯著提升。但規模小、產業結構松散、核心競爭力弱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變。
3. 一些領域科研實力全國領先,生物育種技術仍存在代差。在肉類、蔬菜、主食、水產育種等領域保持全國領先優勢。但與國際先進標準和國內龍頭企業相比仍存在代次差距。
二、主要問題
1. 種子企業方面。種業周期長、投入大,投入產出率、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種企整體財務實力薄弱,涉農資產評估難、價值低,有效抵押物不足。
2. 金融機構方面。對種子行業信用評價手段有限,相關政策、產品、工具以及服務方式創新力度不夠,扶持機制與風險投資服務體系不健全。
3. 融資環境方面。尚未建立信用采集、管理和使用信用體系,征信程序、機制還不完善。缺乏行業資訊機構和專業評估機構。政府和金融機構在支持重點、標準等方面要求不一,未能形成有效合力。
三、有關建議
1. 拓展金融服務深度。一是加強政策傾斜。“一企一策”制定差異化金融服務方案,對種企在客戶準入、評級授信、抵押擔保、貸款額度、期限利率等方面給予優惠。二是創新融資渠道。推廣供應鏈金融模式,強化信貸產品設計,推出周期匹配、使用靈活的貸款產品。擴大種業資金來源,積極發展股票市場與產權交易市場,簡化發債流程,給予特殊政策。借助投資管理公司、種業發展基金公司等投貸聯動支持種業振興。三是健全風控機制。研究制定行業評價指標體系,健全行業風險監測預警機制。探索將在建工程、種業生產設備、專利權、品種權等列入抵質押物范圍,合理設置擔保放大倍數和風險分擔比例。探索“保險公司+種企+農戶”模式,擴大種業保險品種和投保主體。
2. 健全政府保障體系。一是加大支持力度。采取財政投資、補助、貼息、以獎代補等手段,加大對生物育種關鍵技術、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等投入,設立市、區兩級種業科技創新引導基金、風險補償基金,研究設立重大成果獎勵補助制度。二是完善信用環境。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發揮種子行業協會作用,建立種企信用數據庫,完善種子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強種子市場規范化管理。三是發揮政銀合力。建立密切工作促進機制,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定期研究解決問題、推進工作,實現政銀同向而動、集中發力、節約資源、提高效率。
3. 提升企業融資能力。一是健全制度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樹立起管理優、守信用、重履約的良好企業形象,增強金融與投資機構信心。二是增強融資意識。種企要不斷提升自身運用金融資本的意識與能力,有效利用金融資本做大做強。三是匯聚創新合力。加大科研投入,構建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商業化育種體系。鼓勵種業龍頭公司開展行業整合并購,增強核心競爭力。
發言人:劉文平 市政協委員、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天津市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課題組成員:劉文平、喬 輝
|